第四回 學道修道本大道,濟佛開示心法要
詩曰:
道果修成非偶然。
正誠實修最為先。
逆境頻來志勿更。
雜念拋除萬法全。
濟佛曰:
人生世界,充滿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要歷煉修道人的心性,要磨化無休止的慾望,當感謝逆流的衝激,使你認清自己,在人生的旅途上,你是否走偏了呢?還是執迷了?若只為飽物慾、滿聲色、妄貪求、追形相,則不免凡俗,貶低了自我生命的延伸。若能時時警醒己身,提昇人格,自是光明燦爛的人生。
劉生曰
弟子常思,人生如一場拉鋸戰,有歡樂後的空虛,有掙扎中的體驗,有寧靜裡的省思;人的欲念千紛萬湧,然修道清心寡欲,這是否否定了社會生活的價值?
濟佛曰:
清心寡欲,並不是否定社會生活的價值,淡泊乃是對一切的物質不起執著,役物而不為物役,只要有片葉不沾身的功夫,何妨漫遊於百花叢中。
劉生曰:
恩師是說:修道人只要認清自我,便不迷失本性?
濟佛曰:
賢生你看過人栽植蓮花否?
劉生曰:
這倒没有。
濟佛曰:
無妨,那為師告訴你。修道者,恰似栽蓮,蓮栽淤泥內;而根之孔不染於泥;正如身處紅塵中,而心之地不染紅塵。故莫謂世上囂囂,紅塵滾滾,非在深山難以修道,貴能身在塵,而心出塵,動中取靜,則工夫妙在此。
劉生曰:
恩師開示心法,三言兩語妙在心。
唯世人常說社會太複雜了,如何下手才不易被外緣所染?
濟佛曰: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登高山豈知腳力,不修不煉怎知道心定力。其實社會本身不複雜、猜忌心、不平等心、是非心、瞋恨心、貪毒心....等等龍蛇雜染,當然社會要被腐蝕,要被稱黑說黃。如果人人淨化修心,一塵不染,也許你又嫌没道味了。哈哈!世界大同「沒法度」也!
劉曰:
人常說修道人要學三分呆,呆若木頭嗎?
濟佛曰:
呆的明理,呆的自在才好。譬如一塊木頭,它浮在溪水上,順著水流時,不要被兩岸的溪岸所牽絆,不要被水中的雜草牽住,不要被漩渦困住,才能流入大海。修道不也一樣,不要受人情束縛,不要為恩怨所惑,不要為名利所囚,不要為是非所蠱,真心正念精進修持,大智若愚,才能深入智慧大海。
劉生曰:
現台疆地區道場林立,處處開堂闡教,方便法門亦多,修道人愈形漸增,恩師也認為是可喜現象?
濟佛曰:
喜的是普化有顯著進步。憂的是真正用「心」修的人並不多。修道者首言修心,人與天地同體,如能保其幾希之天良,即是聖賢仙佛之基礎;若放其良心者,則其離人為獸不遠。所以,人心一刻不可有一毫妄動,如心一妄動,則身中少一毫真㤅,無法復見本來。所謂 :「方便有多門,歸源無二路。」修道最終目的即在此。
劉生曰:
常有人抱怨,不修則矣,一修什麼不如意之事皆出來了。請問恩師,對一個真心修道者而言,若逢逆境應如何突破心關?
濟佛曰:
眾生呀眾生!未能覺悟何為佛,修道呀修道!不修心性何耐磨。機器用久會故障,人平時疏於教化,一樣的也會毛病百出,毛病不除,何有健康光明的人生?有謂:「一日修來一日功,一日無修一日空。」修道怕磨成不了,修道退志可惜了,世人心病要心醫,藥不在多而在靈,老衲雖不是名醫,但起碼是個良醫,在此不妨建議你:受飢寒不起貪心,生疾病不起惰慢,逢危險不萌退志,遭困厄不存怨忿,遇挫辱不與爭鬥,經不住考,何能修道,又安望成道?故而,真心修道者不論遇到什麼大災大難,遭困厄危險等事,盡付之於天,委之於數,以無心處之,日久自然化凶為吉,轉禍為祥。
劉生曰:
何以說;富貴學道難,貧愚修道堅?
濟佛曰:
這只是在比喻一個人的劣根性罷了。修道者若處富貴較易隨勢尊權,驕傲自大而迷失本性;對貧困愚下而言,則較無此習氣,反成就其道志堅心。然最重要的是一個人不管處於何境,心不為外緣所動,如如自在,則何有富貴貧愚之差分。
劉生曰:
恩師說的極是,那麼修道本平常心囉!
濟佛曰:
平常心就是道。所謂「平常心」乃指行、住、坐、臥等四威儀之起居動作,絲毫不假造作,以其極自然的心來生活。倓虛大師曾說:「天然大業,嚴忌裝潢,有意求全,反致損傷。」這意思是說,人生活中該吃的時候吃,該睡的時候睡,該做的時候做,這動作乍聽之下頗覺可笑,甚至覺得這三歲小孩也知道的本能,但看世人的毛病叢生,就是未能以平常心處之,才造成身心的傷害。譬如世人不規則的吃,大量的吃,夜 出日伏,妄念難眠,太鬆太緊都不是生活的道。所以世人呀!要常摸摸你的心,是否有「不循常」?你走的路是否偏邪「不正常」?你行的道是否鬆緊「不平常」?
劉生曰:
時下頗多青年初入道場,常受家人的反對,恩師有無兩全其美的方法可行?
濟佛曰:
學道修道,心無慧劍,情緣難斬;性無智燈,機理不明,所以一切隨緣即可,莫道爭執,則離道矣!
劉生曰:
身為一位修道者,最基本原則是什麼?
濟佛曰:
對仙佛要有信心,對眾生要有愛心,對自己要有良心,三者兼而備之是也。
劉生日:
修道的基礎又是什麼?
濟佛曰:
心地光明而已。
劉生曰:
修道要如何才不致落入旁門?
濟佛曰:
修道者第一心性要真,第二行為要正;心真則清淨不昧,行正則明理不假,所謂:「心真一切真,心假一切假,人正道亦正,人假道亦假。」修道在於認理歸真,不離自性探究,斷慾除障,由「正」豈會落「旁」之理?
劉生曰:
在繁忙的生活中,不少人以「禪坐」養神來開發精神領域,這也是修行的法門嗎?
濟佛曰:
光「坐」不「心」悟,就是坐破蒲團亦是枉然。如遇一人無緣無故怒罵你,而你不起怨恨之心;受讚嘆或誹謗,亦不起貪瞋愛惡的煩惱,則可謂得到「禪定」的工夫,這是一種實用、有價值的禪定,不是一味流於「坐定」,法門是隨人而用,學道修道之人,更須參心中禪,動靜活潑應用,才能本性自明。
劉生曰:
有位善信來函請問濟公禪師,要如何以單純的心去面對複雜的社會?
濟佛曰:
心既單純,何來複雜?寶藏就在自心中,老實修吧!請問賢生,你修道在求什麼?
劉生曰:
但求心安而已。
濟佛曰:
好個心安即不亂,理可得也,莫在心上著一物,否則成摘星(心)夢,空等一切。最後奉勸是上修道人一句話-成聖成佛無捷徑,修行是點滴功夫。今夜著書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