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雜誌207期已於110年4月1日出版歡迎您參閱

行善雜誌207期已於110年4月1日出版歡迎您參閱

淺談修行與能量   沈敬鈞 

 


    歲月匆匆,人生確實如過客。不少人生命流逝在空洞空虛中,似乎不知活著幹嘛,彩雲易散,世間萬物皆假有;有些人就去修行。
 

    近日向某些修行者請教,大都認為不論是宗教〈佛教、道教::〉或練功,要提升層次,就特別須注重「德」,在氣功上所謂「一分練,九分修」,因「德高功高」,所以,要境界提升者還都是須儘量在平日布施積德行善,俱體而言,「德」是一種「白色正面能量」,會使人磁場更好,即使對未刻意修行者若了解「德厚福自綿,福厚財自裕」,也可改善命運。一

切皆為能量,人若常出入不好場所,也可從其面相看出,因相由心生,正邪場所之磁場就是會使人沾其正邪之氣。所謂:「物以類聚」,也是磁場相近易在一起。
 

    修行雖並不簡單,但若人活到一定年紀,大概多少會覺悟人生是苦海,而自私過活並非生命意義。只有在「分享」或貢獻己力「助人」時,內在有充實感〈因裡面靈魂喜悅〉,而人若能多近大自然,也有清心自在平靜之感,因大自然植物山水等,都有較單純清新之能量,那與都市的紛擾磁場是不同的,所以,不少好的道場建在山上風水好地。東西方修行者建議,人活在「此處此刻」〈here and now〉,也是禪宗所謂:「活在當下」,因認為當下才是「真實完整」之生命,但通常一般人皆「後悔過去,擔心未來」,但連西方德雷沙修女都勸人:「昨日已逝,明日尚未來,我們所擁有的只是今天」〈Yesterday was gone,tomorrow has yet come,so we have only today〉她也勸大家活在當下之重要。如今不少佛學思想已受西方學者了解而視

為科學接受〈過去他們是偏向於喜歡老莊思想〉,佛教、道教勸人「不執著」,也漸使西方過去人為操控宗教之框架逐漸消失,在歷史演化中,不論天主教、基督教::,有許多因內部階層為便於掌控管理信徒,而訂不少規矩約束,但據說和原創教者之本意不符,總言之,各人修行重點還是「修心」,及「返璞歸真」「福慧雙修」吧!
 

    老子在離世前,完成《道德經》、《清淨經》,然後據傳「倒騎牛」出山海關而消失,後人以此含義比喻老子暗示「退步原是向前」,人要返本歸真離開太多之世俗知識障,回返初心,讓自然之佛性真如本性活出來才是正途,只是一般人都是拿香外求,有太多祈求之心。我猜想,修行有境界者大都放塵緣,注重道德慈悲,而非追求「名聞利養」。這種修行者,所

散發之磁場才是讓人自然想親近及尊敬的,當今廿一世紀,雖是末法亂世,但似乎追求心靈提升之修行者眾,臺灣及世界萬教齊發,重點還是須要智慧,慎選修行之道場或教會。其實,在家裡或工作場所也皆是道場,看如何修此「心」吧!
 

    所謂人生最高之享受是「內心清靜」,好的修行除使人平靜自在,而且「福慧增長」,須看個人之覺悟與選擇,人生修行之路,誠如淨空法師所言:「心行善命運就好,心善不行命運就黯淡下去。」

 
 

 


真正的孝順 劉發泉   


   

真正的孝順 劉發泉

有一個穿著很體面的年輕人,他的母親老了,牙齒全壞掉了,於是他開車帶著母親去鑲牙。

一進牙科診所,醫生開始推銷他們的假牙;可是他的母親卻選了最便宜的那種。醫生不甘就此罷休,一邊看著這個年輕人,一邊耐心地為他們比較好牙與差牙本質的不同。可是令醫生非常失望的是,這個年輕人卻無動於衷,只顧著自己打電話、抽雪茄,根本就不理會他。最後醫生拗不過那位母親,就同意了她的要求。這時,那位母親顫顫悠悠地從口袋裡掏出一個布包,一層一層打開,拿出錢交了押金,一週後再準備來鑲牙。
 

兩人離開後,診所裡的人就開始大罵這個年輕人,說他衣冠楚楚,吸的是上等的雪茄,卻不捨得花錢給母親鑲一副好牙。正當他們義憤填膺時,沒想到這個年輕人又回來了,他説:「醫生,麻煩您給我的母親鑲最好的烤瓷牙,費用我來出,多少錢都無所謂!不過您千萬不要告訴我的母親實情;她是個非常節儉的人,我不想讓她不高興。」
 

附註:說到「孝順」,「孝」容易做到,但「順」很難做到。上面故事中的年輕人真是難得,他是真正做到了既孝且順。一般人以為只要給父母一些錢,買東西給父母吃就算孝順了,其實都是自以為是。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意思是,現在人們所說的「孝」,往往是指能夠贍養父母。其實,就連狗馬之類的牲畜都能夠得到人的飼養。如果沒有恭敬之心,那麼贍養父母與飼養狗馬有什麼區別呢?其實,孝道的根本不在於在物質上供養父母吃穿用度,而在於要有「孝心」。當今社會,經濟發達,吃穿方面的贍養問題日益退居次要地位,老父老母期望於子女更多的是「心到」,是精神上的關懷與尊重。而有些人在寵物身上所花寶的心血和精力,遠超過對父母的關照,這就大大不應該了。甚至有些人還要父母來「孝敬」他們;在他們的心中認為父母是天經地義要養他們、要為他們做牛做馬的,只要自己逍遙快樂就夠了。但他們可否想過母親十月懷胎的痛苦和把一個小嬰兒拉拔長大的艱辛,如果連這些都不能感化他們的鐵石心腸,那他們只會遭受到社會的唾罵和拋棄!
 

    一個人不能行「孝」,就好比這個人已失去了心臟,只剩一具軀殼立於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呢? 




凡事冷靜以對  


    人世間,需要的是和睦的團體、祥和的社會、美滿的人生。人人若能擴大心門,去除煩惱、雜念,自然言行就會定靜,社會就能和諧安定。如果心意偏激,不只擾亂自己,也會擾亂他人,譬如有人愛挑撥是非,喜歡看人互相爭鬥,這都是不好的念頭。我們必須時時自我警惕──見他人和睦,要有隨喜心,絕不起嫉妒或瞋恨心,而離間他人的感情。

    有位事業成功、生活優渥的太太,因為禁不起朋友的鼓動,為了父親留下的一塊土地,與兄長打了三、四年的官司。官司纏訟期間,聘請律師花費了不少錢,但是官司的勝負卻是反覆未定。

我便問她:「官司打這麼久了,若錢能要回來,支付了律師費用,還剩下多少?」

她算一算說:「兩相抵銷,其實錢也花得差不多了。」

我說:「那妳還爭什麼?」「爭一口氣!這幾年來,只要逢年過節,我就會想起以前有娘家可以回去,哥哥、嫂嫂都很高興,偶爾侄子也會來我家,這幾年都不往來了。」

我說:「既然妳還惦念這分親情,真的需要再告下去嗎?」

她說:「現在已騎虎難下了;我朋友一直勸我,已經花了這麼多錢,至少也要把我應得的部分要回來。」

我說:「要回來,對妳有什麼好處?對妳的朋友又有什麼好處?」

她說:「其實也沒有什麼好處,朋友只是好意,為我抱不平。」

我說:「他為妳抱不平,在這三、四年的訴訟期間,他又幫了妳什麼忙?」

她說:「沒有!」

我說:「人心要平和,才能冷靜地處理事情,想想錢是身外之物,以妳現在的財產,會缺那些錢嗎?爭什麼氣呢?就算再有錢,也買不回親情啊!」

回去後,她想通了,主動地與兄嫂和解。

之後她高興地來告訴我:「感恩師父,我回到娘家,大哥大嫂都好高興;其實這些年來,他們也一樣很想念我。」

    社會上有許多亂象不也是如此?只要大家稍微冷靜一下,就能免去爭鬥,社會也不會紊亂脫序。在日常生活中,不論是說話或是起心動念等等,都要好好地調適、定靜以對,才不致貽害自己也不利他人。

 

 

 

回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