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雜誌210期已於110年1月1日出版歡迎您參閱

行善雜誌210期已於111年1月1日出版歡迎您參閱

轉鴻福為清福 劉發泉 



       明朝有一個人,每天半夜都會跪在庭院,燒香拜天。這個人持續拜了三十年,非常誠心。

       有一夜,他又在拜天,感動了一位天神。天神於是現身,站在他面前,通身光明;還好,他沒有被嚇到。這位天神對他說:

       「你天天夜裡拜天,很誠懇,你到底要求什麼?快講,我馬上要走!」

       這個人想了一會兒,說:
       
       「我什麼都不求,只想一輩子有飯吃,有衣服穿,不會窮;多幾個錢可以一輩子遊山玩水;沒有病痛,無疾而終。」

       這位天神聽了,說:

       「哎呦,你求的這個,乃是上界神仙之福!你若求人世間的功名富貴,要官做得大、財發得多,我都可以答應你,但上界神仙之清福,我實在沒法子給你。」

附註:紅塵裡的人生,最高享受,不外是功名富貴,一般叫做享「清福」。人生「鴻福」容易享,但是「清福」卻不然:沒有智慧的人,無法享「清福」。

       「鴻福」很有可能只是一種痴福;「鴻福」之福,更多的時候只是滿足了面子上的虛榮,是享給別人看的。民國時,上海大亨杜月笙說人生有三碗「麵」難吃——人面、情面、場面;所謂過得好、有福,無非如此。而「清福」卻是一種智慧,是通過對外物與自心的觀察、思維與調整之後,形成的一種符合中道的和諧心態。「鴻福」之盛,莫過於帝王之福,而清朝順治皇帝卻選擇了棄帝位、著僧袍的生活,正是因為他深切地認識到了「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閒」。

       「清福」之難得,在於「清福」是樸素之福、閒適之福、淡雅之福、簡單之福;而「鴻福」則正好相反,是奢華之福、繁忙之福、喧鬧之福、複雜之福。世間有多少人享得起前半生的「鴻福」,卻享不了後半生的「清福」。為什麼?因為世人往往沈迷於世事,「非名不是福,惟錢才是道」,爭名奪利久了,日熏月浸,深陷難拔,到了享「清閒」福的時候,卻不知其貴,反爲所累了。因為這種難得的「清閒」,讓他感覺好像被社會上的人忘掉了,又怕被人家看不起。他會不停地想:「唉呀!沒有一個人遞一張名片來看我;唉呀!都請帖來給我;唉呀!也沒有人打個電話問候我。」於是,他就會覺得自己好悲哀⋯⋯其實,他這是有「清福」不會享。

       享受「清閒」,需要一種境界,一種參透事理的心態。「清閒」不同於寂寞,也不是簡單地歇著。「清閒」的「清」有寡欲之意,即是「放下、不執著」,亦是學禪者所謂的「看破、放下、自在」;特別到了老年,「清閒」更有了實際的人生意義。安度晚年,何以能安?自在!如何自在?看破!如何看破?放下!如何放下?知足?如何知足?知天命而不惑也!「清閒」來之不易,請珍惜這一段時光,反省這一生所為,存天道、知事理、惜光陰、淡所欲、知滿足、貴清閒。

       修行人享的是「清福」,世間大福報的人享的是「鴻福」。有「鴻福」往往就享不得「清福」;而有「清福」者,也絕對不會將修行的功德轉成世間「鴻福」。何以故?因為「鴻福」的本質是躁動、不安性,且會帶來種種過患;而「清福」卻能使我們安閒自在,或悠然自得漫步於山林間,或者煮茶論道。乃至佛前用功,都是愉悅而無過換的。能夠認清何者為重、何者為輕,才能掌握生命的方向;在此基礎之上,好好地學佛、修行。

 

 

如何讓天地神明疼惜*玄空師父   


 

      天地神明疼惜怎樣的人呢?是心地污濁而衣服光鮮的人,還是衣服破舊而心地潔淨的人呢?世俗往往只看重外表服飾而忽視內心本性,神明卻不是這樣。行爲不正的人,儘管穿著體面前來拜拜,神看透他們的內心又怎麼會福祐他們呢?天地神明是看我們心地的好壞,而決定給我們多少福氣、祿數和壽命。所以說一個人命運的好壞,完全是由心地善惡來決定。
 

我們做生意,十萬賠了五萬,可以說只賠了一半,沒有全部賠光,但是做人就不是這樣了,只要「做錯一次」,「道德」就留有不良的烙痕,永遠都刷洗不掉。也就是說好心一千遍、一萬遍,只要做一次虧心事,就有損道德了。如同子女一向都很孝順,只要一、兩次不恭敬,就被視爲不孝;男人一輩子正經,只要去一次花街柳巷,就被視爲不正經;婦人半世賢慧,只要一、兩次脾氣暴躁,就被視爲不賢慧了。所以我們修養道德,一定要謹言慎行!
 

世人都想賺錢、存錢給子媳,但是想賺道德留給子孫,庇蔭子嗣昌榮的人卻很少。存錢還比較簡單,積德卻是很困難的。曾聽人說:中狀元,得積三代德。這個道就是說,並非有錢就能做大官,並非有錢就能蒙受神明疼愛;而是要保持心地潔淨、行爲善良,還要持之以恆,日積月累始終如一,才能得到天地神明的疼惜!

 


淺談理財*沈子鈞  
      
      國家經濟好壞攸關人民生活品質,近年來因政客施政不當,由南至北哀鴻遍野。好在最近一位有俠義草根性的「禿頭」橫空出世,像揭竿起義般喚醒大眾為自己的命運打拼。目前高雄已充滿希望,人潮即錢潮,百姓有智慧送對人,那才能造福大眾。無論國家或個人要懂理財,經濟好才是王道。

 

有關個人理財智商可參考專家提供的小測驗,以下提供參考:

一、你想要以車代步嗎?

二、你總是覺得錢不夠用嗎?

三、你每月儲蓄不到薪水的五分之一嗎?

四、你每月花在娛樂(唱KTV、朋友聚餐、喝下午茶⋯⋯)的支出超過五千元嗎?

五、你每月治裝費超過五千元嗎?

六、你每年會固定出國旅遊嗎?
 

以上問題如果你有超過五個以上的答案為「否」,那你是個能控制欲望即有理財IQ的人,若能平日多布施行善,會更有富裕人生;回答三到五個「否」者,請多控制平日消費欲望;僅有兩個以下「否」者,若持續亂消費可能與富貴較無緣。
 

人生在世有不同的命運,觀察有些年輕人進社會沒多久就希望出人頭地,創業當老闆。有朋友開咖啡店,不但房租高昂且經營不易,錢沒賺到反而壓力太大而使健康受到影響,可說完全失去生活品質。其實對上班族而言,各人有不同的苦與樂,要創業前最好先多聽一些親友的建議。筆者若不是含金湯匙出生,光是每月賠多過賺就會造成不少煩惱。雖然人生行動力很重要,但光努力不見得會成功,各人的福報業力都會影響一個人的命運。所謂一動不如一靜,凡事三思而行還是重要。
 

在商場中若合夥也要找互相才幹有「互補性」者,相互可以加分,而自己的產品是否合於市場供需要求及無取代性也很重要,不然空有好的產品卻沒人買也是白忙一場。
 

或許,各人也可以反思,生命意義不盡然一定是賺大錢?若上班之餘多做些對社會有意義的志工等工作,也是會有成就感。之前,資產上百億以上的大汽車廠老闆也是不敵絕症而在五十多歲就離世了,人生有許多無奈與無常,平日多修福慧,或許會有不同的覺悟。冥冥中福報的因素才是人生決定性的力量,祂是正能量的振動頻率,所以各人要好好的去修。

 

 

回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