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歷耳根,永為道種

一歷耳根,永為道種

一歷耳根,永為道種*劉發泉

       過去有一大寺,藏有珍藏經典,每年六月初六,必然搬出來曝晒。

       有一年,正在曝晒時,忽有一牛闖進佛門,用牛鼻子向曝晒中的藏經嗅聞。被僧人發覺,恐其弄壞藏經,急命其主人牽走;牛欲繼續嗅聞,不想離去,遂拼命掙扎,無奈鼻子被人牽著,不得不離開。不久牛死,轉世為人,聰明異常,十七歲中舉人,二十歲中狀元,皇上封為道臺大人。走馬上任時,途經前生聞經的佛寺,似曾相識,心中奇怪,下馬入內觀看;忽聞眾僧誦經
,竟能隨之朗誦,一字不差,念至一半,忽然無法跟上,心生懷疑,請教僧人。

       老和尚說:「此是因果問題,如實道來,恐道臺大人生氣。」後因道臺又人幾經追問,並聲明不生氣,老和尚始將牛因聞經功德,轉生為人之事道出。並勸道臺大人,珍惜人身,護持佛法。道臺大人,由於聞經善柢,毅然棄官出家為僧。

       由此證明,無論人畜,無論眼見、耳聞,甚至鼻嗅,但得與佛法接觸,皆有功德;若能從聞思修,終必證得無上智慧。


附註:
       有一次,有個兒子去探望他的母親,問她說:「母親,最近您有沒有去佛堂上課呢?」
母親肯定地回答說:「當然有。」兒子說:「講師都講了什麼內容呢?」母親思考了一番,卻想不起講師到底講過什麼,但是她說:「雖然一時記不起來,但是我覺得對我很有幫助。」

       兒子笑她說:「聽完之後連內容都忘記了,哪裡會有什麼幫助?」
母親聽了兒子這麼說,就拿起一個舊的籐籃對他說:「可以幫我做一件事嗎?請拿這個籃子到水龍頭那裡,替我接滿水。」兒子大笑說:「我不會笨到那樣吧!這個籃子怎能裝水呢?」母親便趁機解釋說:「你說得對,它是不能裝水。但是,當水從籃子裡流過之後,一定會把籃子上的污垢洗掉的,對不對?」這時,兒子才明白母親的真正意思。

       我們去佛堂聽課,有時侯,會把內容忘記,當我們用心去聽的時候,其實心念已經得到潔淨。同樣地,如果我們偶然聽到一兩句金石良言,雖然不久之後就忘記了,但已經多少從中得到教益。

       有時我們以善言勸導家人親友,可能他們好像只當作耳邊風,但是真理聽進去之後,終究會開花結果,不會徒然無功的。
「一歷耳根,永為道種」,到了因緣成熟的時候,這些善的種子就會發芽,就像用水洗淨籃子一樣,洗滌我們的心靈,幫助我們圓滿道業。

回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