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雜誌223期已於114年4月1日出版歡迎您參閱

行善雜誌223期已於114年4月1日出版歡迎您參閱

淺談信仰與命運*沈鶴   

 

人世間並非每個人都有宗教信仰,一般而言,有的宗教框架儀式太多,也有演變成隨捐獻金額大小而分為不同之階層。其實,修行在心,不必太拘束於不同宗教組織之規定或儀式。若一個人信了某教反而變得更不自在,那還是要小心,因各人內在有佛性 ( 神性 ),有些教主,牧師,神父所說之話或勸人之道理,或許下了講台自已也不易做到。
 

    所以,修行是「 各人修各人得 」,人要往內修並去覺悟自已內在是否更平靜自在或福慧增長。以過去日本科學家之江本勝所做之水結晶實驗,可說萬物皆有波動能量,水並沒「 眼晴 」,但在水杯旁放善良慈悲及愛等字,水就有很美之結晶。「 聽 」念佛之聲音亦然,因為字或音波皆是有振動能量讓水感應到。人若以修行來洗淨靈魂污垢,那會感應上天保佑使相貌及命運變好。我平日放佛號聽,似乎窗旁植物亦受益,可以說是自已或植物調整了相關之振動「 頻率 」,而與善神佛之頻率有了共振而感應道交,( 人體有70%之水,而植物內亦有不少水份  )。
 

過去尼泊爾是信佛虔誠之國家,但之前大地震使其各建築及佛像廟宇佛寺皆毀,有人質疑為何未受神佛上天之保佑?據說是因近來觀光業發達,使很多該國之宗教組織與人員,漸漸失去單純而走向商業化,若多數人之心變貪婪了,就會產生一種振動頻率吸引到天災人禍。所以,不論善惡皆為一種能量「人有善念天以福應,人有惡念天以災應 」。包括台灣或美國任何國家若太炒作民粹仇恨,那是不好的。
 

不論信何宗教,修行重點還是要心存善念多積陰德並有感恩心,一個人若在日常生活中常抱怨,可能會吸引更多不好之事,但若常有「 愛與感恩 」心,這種頻率可吸引更多上天之恩典,通常忍辱並不容易,但若忍得下來,據說是對方替自已消業障,無形中減了不少災。
 

古代之軍事天才諸葛亮說 「寧靜致遠 」,據說通常內心一念寧靜者智慧愈高,而念不執者且微小自己者內心也更平靜自在。好的宗教信仰讓人內心有寄託,也可說是一門心靈藝術,在紅塵道場中若有清靜自在心,也可欣賞到大自然之「 山中明月及江上清風 」等美好的感受,可以說大自然亦會沈澱人心,通常若存慈悲道德心並接近大自然,那也是潛移默化之修行。在日本禪宗盛行「 茶有茶道」、「 插花有花道 」、「 武術有柔道,空手道」,這個「 道學 」可說是當人在做一件事,專注而忘我之境界,不但是一種享受且「 心地無我自性慧 」,在「忘我 」「 無我 」境界,內在直覺靈感或真如本性會出現,可說亦是提升各人智慧方法之一。
 

有修行者言,所謂「 禪 」就是「一次做一件事 」,喝茶時專注喝茶,讓頭腦心中之紛擾雜念靜下來,接近「 平常心是道 」之境界。在當今充滿壓力之各行各業,不妨每天選個時間靜心並配合行善。
 

由眾生共業角度而言,據科學家分析,因全世界大量用煤,石油,汽油等能源,造成地球溫度不斷上升,而南北極冰山亦加速融解,若溫室之效應造成溫度再上升2度,則會讓沿海城市國家( 上海,日本,台灣 )都將淹沒。目前中南部人民每天吸高污染之PM2.5空氣,似乎無可奈何,或許也是眾生共業。
 

所以,修行在「 心 」,人有人運,國有國運,禍福常是人民招來的,社會上有善人,惡人,貴人,小人,隨每個人內心覺悟而可選擇是否做個利人利己之人。

 

 

 
訂購敲門聲   

 

去年冬天,我被迫下崗。無奈只好到報刊,傳遞公司應聘做投遞員。我投遞的第一站是濱江花園。來到A棟一樓報箱前,欲將報紙投入報箱,卻見報箱的入口已被堵死,我便只好敲門。良久,一個顫巍巍的老頭緩緩地打開鐵門。
 

我問:「老人家,你報箱的入口怎麼被堵死了?」
 

老人答:「是我故意堵死的。」老人尷尬一笑!
 

老人說:「我想同你商量一件事,你以後每天給我送報紙時,請敲門,親手把報紙遞到我手中」。
 

我答:「可以。但這樣的話,我們兩個都挺麻煩的,又浪費時間」。我對此頗為費解。
 

老人說:「就麻煩你啦,我每天都在家。這樣吧!每個月的最後一天,我付給你當月的敲門費100元。」老頭面帶乞求。「如果哪一天,你敲不開門了,就報警吧」。
 

我大驚:「為什麼?」
 

老人答:「我老伴走了,兒子出國了。我一個人孤苦伶仃地住在這裡,誰知哪一天命就歸西天」。這時,我看清了老頭昏花的雙眼。
 

我問:「你訂報不是為了看報?」
 

老人答:「我從不看報,我是在訂敲門聲呀!」。
 

老人拱手說:「年輕人,就請你幫個忙吧!這是我兒子國外的電話號碼,哪天你敲不開門的時候,就麻煩你給我兒子打個電話通知他。」
 

Ps:看到上面的內容,相信我們朋友圈裡面,尤其是單身或孤獨老人的居住者。有時候你會認為大家都退休了,怎麼每天早上還在像上班一樣,需要向朋友們一個個互道早安!其實這個道早安的意義,也是跟按門鈴的的意思同樣,是互道平安,互相關懷。

 


 

人生各有渡口 緣起緣盡 *楊絳 

 

不結婚,晚年沒伴,結婚了,不一定活到晚年。不拼命工作,沒錢養老,太拼命工作,有可能用不著養老。
 

有些路不走不甘心,走了一身傷。人生就是這樣,無論怎麼走,都會有遺憾,無論你怎麼精心策劃,都抵不過命運的安排。
 

得到未必是福,失去未必是禍,人生各有渡口,各有各舟,你以為的遺憾,其實有可能是躲過一劫!
 

有緣躲不開,無緣碰不到,緣起則聚,緣盡則散,隨緣而至,煩惱自去。

 
回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