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積了陰德,會在身上顯露出來 *曉書說
人做善事和壞事,都會在身上體現出來,比如說陰騭紋,就是講人積累了陰德,就會在臉上留下痕跡,那如果做了缺德事,身上也應該會留下痕跡,這個是一定的,佛教有五戒十善,這個是修的具體方式,用一句話講,就是做人要修陰德,積累陰德,做陰德,就是帶著無求的心,去做善事,也不圖回報,不圖看好的去做,這就是陰德。
不管出家在家,做陰德事都是必須的,天地之間,有股大力量在操控著,當從陰騭紋就可以看出,人做的一切,都逃不過天的眼睛,所以學佛,先積累陰德,很關鍵,剛學佛,不要喊著要去極樂世界,要跳出六道,也不要喊,富貴會害人,不求人天福報,也不要喊,父母子女都是冤親債主,討債還債,不要這樣子,首先學佛人,要積極,世俗人都懂得積陰德,努力行善,這是基礎,學佛人更要做到了,腳踏實地的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然後不執著,這就是解脫,這也是陰德,做這個比較重要,要知道,沒有陰德,福報作為修行的稻草,修什麼都會著魔,古人講開悟的人,要有九朝天子命,七代狀元才,你想看,出一個狀元,祖上要積累多少陰德,這樣的人,才能開悟,那學佛人,如果福報不夠,德行不夠,有想要解脫,討個大便宜,高談看破放下,這是不好的,更容易入魔道,真的要修行,一定要腳踏實地,人活在地上,活在天底下,活在人群中,也活在大自然中,人能離開哪樣東西?
少想著自己解脫,應該多想著幫助別人,這才是我們要做的,那這也是中國人講的,積累陰德,修行很不容易,需要福報,需要德行,也需要別人的幫助,那首先就要去幫助別人,去成就別人,成就別人時,德行自然就跟上,修行方能成就。
一、何謂陰德人們常說積陰德,那麼什麼是陰德呢?
陰德,就是行善而不為人知,行善而不求人知道的,傳統美德可能就源於此吧!有陰德的人,上天必將賜福於他,行善出於至誠,不是為了做善人而行善,沒有期望獲得福報的念頭,默默無聞,堅持不懈的時時處處行善,這才是真的積陰德,定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福報。
《易經》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這裡的餘慶可不單指自己一身,而是指惠及後世子孫,因此,司馬光在家訓中曾說道:「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以為子孫長久之計」。在歷史上,一人行善積德,惠及子孫的例子比比皆是,以孔子、范仲淹為例,他們的子孫後代經歷了多少朝代更替,仍受到人們的尊敬。反之,行善而為人知就是陽善了,行陽善的人,能享世間名譽,世間名譽雖然也是福,但卻為天地所忌,如果做了點善事便大肆宣揚、沽名釣譽,使名譽超過了實得而浪得虛名,那麼這種陽善非但得不到福報,反而多遭橫禍。
《了凡四訓》有云:「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福禍無門,唯人自召」,一個人命運的好壞,由內心的善惡決定,人在做,天在看,因果有輪迴,修善積德的人,上天會加以厚福,世上最積陰德的三件事,做一件,就功德無量。
二、清淨口業
不惹是非佛門裡,業障主要分為三類,身業、口業、意業,一個人的嘴,足以決定一個人的命,生活中,有的人口無遮攔,日復一日惡言出口招惹是非,肆意傷害別人,他們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消遣別人的傷口,殊不知,良言一日三冬暖,惡言傷人六月寒,沒有口德、口業不清淨的人,在傷人的同時,也害了自己,正所謂,善惡到頭終有報,害人者,終害己,傷人者,必自傷。
《人生格言》有云:「言語是心靈的圖畫」,一個人的嘴,足以映出一個人的內心,透過一個人說的話,可以看出他的情商。丘吉爾任英國首相期間,屢屢遭受反對著的詆毀,一次,他公開演講,有人丟了一張紙條過來,上面寫著兩個字「笨蛋」,面對這樣的情景,他心中百感交集,但他無比鎮定,輕描淡寫地說道,剛剛我收到了一封信,可惜寫信的人只署了名,沒有寫內容,一席話,不失風度地回應了反對者,還巧妙地把中傷化成玩笑,言為心聲,語為心境,會說話的人,舉手投足間,都在為自己積攢善報福報。
三、相信因果
以善處世俗話說:「舉頭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因果有輪迴,人若負你,天必佑你,人若欠你,天必還你,生活中,很多人不相信因果,貪盡一點一滴的便宜,佔盡一絲一毫的好處,殊不知,算計來的東西,終究要還;相反,那些相信因果,敬畏神明的人,都會以善處世,因為他們深知,人善人欺天不欺,因善而失去的,上天都會加倍奉還,他們的日行一善,正為自己積攢莫大福報,惠及子孫。在《紅樓夢》裡,王熙鳳在富貴時周濟過劉姥姥
,也為自己與後代種下善因,後來,王熙鳳落難,她的女兒被劉姥姥救出火坑。因果,看不見,摸不著,卻充斥在我們的生活裡,影響著每個人的結局,有人說:「惡性結不出善果,污水當不了鏡子」,品行端正的人,才能走得更遠,問心無愧,才能過好一生,生而為人,要相信因果,有所敬畏,愛人者,人恆愛之,以善處世,定能收穫來自全世界的善意。
四、心懷感恩,知足常樂人生,從來不會一帆風順,面對苦難,有的人選擇深陷悲痛中,不願自拔,有的人選擇微笑面對,積極越過難關,很多時候,對待同一件事情,用不同的心態、不同的處理方式,將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面對同樣的半杯水,有的人看到的,是缺少的那一半,於是怨天尤人,有的人看到的,則是擁有的那一半,於是心懷感恩,人這輩子所得到的,何嘗不像那半杯水,不曾溢滿,但也不少,足以解渴,若是只看到缺失的,只會忽略了擁有的,扼殺了快樂,讓生活陷入錙銖必較的惡性循環中,一輩子也無法坦蕩自如,正所謂知足常樂,心態,往往主宰著一個人的幸福,消散心中的怨念,懷揣感恩處世,生活中的一切美好,自然會與我們不期而遇,《新書》有云:「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相由心生,命由己造,所謂生活,不過是出生與活法,共同作用的結果,生而為人,要清淨口業、相信因果
、心懷感恩,說有德於人的話,做有德於人的事,在舉手投足間積攢陰德,在日行一善裡收穫福報,人生自會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