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文章專欄-網路問事-祈福法會【光明堂行善雜誌社】

修身文章專欄

索取善書

一封未知的來信

 2024-11-25

一封未知的來信

一封未知的來信小城裡有個年輕人叫阿健,家境清貧,從小靠著一份堅毅的心,努力學習,長大後便進城找工作。然而,初來乍到的他發現,工作並不容易找到,生活也不似想像中那麼簡單。儘管如此,阿健始終保持著上進的心態,不論在餐廳當洗碗工還是街頭發傳單,他都勤勤懇懇,總是抱著「多學一點就多進步一分」的心態。有一天,他接到一封郵件,內容聲稱是國外的一筆遺產,數額龐大,只要他支付一定手續費,便能獲得這筆錢。阿健一時心動,覺得這也許是自己一生中難得的機會。然而,心中總覺得有些疑慮,他於是將信收好,打算多問問再決定。阿健在打工的餐廳裡認識了一位老客人——鄧伯伯。鄧伯伯是一位退休的銀行員,性格和善,偶爾會和阿健聊幾句。這天,鄧伯伯看到阿健眉頭深鎖,便關心地問:「年輕人,有什麼心事嗎?」阿健猶豫了一會兒,終於將那封郵件的事告訴了鄧伯伯。鄧伯伯聽完後,拍拍他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阿健,這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這些所謂的‘遺產’通常是詐騙,千萬不要相信。」阿健一聽,嚇出一身冷汗。他感激地對鄧伯伯說:「幸好有您提醒,不然我差點就要把辛苦存的錢給交出去!」鄧伯伯微笑道:「年輕人,你這麼努力,不要輕易放棄自己一步步辛苦賺來的成果。堅持走正道,好運自然會來。」從那天起,阿健對生活的信念更加堅定。他決心不再寄望於不勞而獲的捷徑,而是踏實地繼續努力工作。同時,他也開始利用下班時間學習技術,提升自己。他努力自學電腦編程,每天晚
前世業報與今生救贖

 2024-11-22

前世業報與今生救贖

前世業報與今生救贖在明朝年間,有一位書生名叫陳東,自幼飽讀詩書,尤為擅長醫術,曾成功治癒無數病患,聲名遠播。然而,陳東的生活並非完全正直。他雖然行醫濟世,但為人風流,常對貌美女子動情,言語甜蜜,承諾必娶,卻未曾兌現。最終,他輕慢情義,始亂終棄,令多人傷心,甚至因情傷而生病。某次,陳東誤診導致一位孕婦失去胎兒。事後,他表面上懺悔,但內心並未真正悔改,認為多行善事即可彌補過錯。隨著歲月流逝,陳東繼續在名利與情欲之間遊走,並未真正省悟。到了晚年,雖然名聲依然顯赫,他卻愈發感到孤獨,疾病纏身,逐漸失去往日風采,最終孤寂離世。數百年後的今世,陳東轉世投生成為一名普通的農家子弟。家中父母勤奮樸實,努力撫養三兄妹長大,並教導他們行善積德。陳東天資聰穎,從小學習成績優異,成年後考入知名大學,畢業後順利進入名企業,深受長官器重,事業一路順利。然而,儘管他事業有成,陳東在感情生活上卻屢遭挫折,年近四旬,依舊孤身一人。對於姻緣的困惑,他帶著疑問來到寺廟求解。寺中高僧聽聞他的故事後慈悲地告訴他:「姻緣之事,與你的前世因果緊密相連。你曾因情欲而輕慢他人,甚至誤診致使無辜者喪命,未曾懺悔。今生孤獨,是為了讓你深刻反思,從而化解過去的罪業。」聽聞此言,陳東內心震動。他終於意識到,無論事業多麼成功,若不化解前世的業障,今生的困境無法擺脫。從那時起,他開始改過自新,真心行善積德,幫助貧困家庭,捐資助學,並積極參與各
微光下的心願

 2024-11-19

微光下的心願

微光下的心願在一座遠離城市的小村莊裡,住著一位年邁的老太太,村裡人稱她為柳婆婆。柳婆婆生活簡樸,靠著菜園裡的蔬菜過活。雖然生活清苦,但她的心地善良,時常把辛苦種植的食物分給需要的人。村裡有個年輕人小遠,剛失去工作,心中滿是怨氣,覺得世道不公。一天,天色將晚,小遠經過柳婆婆的菜園,看到她辛苦地挖土,不禁感嘆:「您這麼年老了,為什麼還要這麼辛苦種菜呢?不如找村裡的人幫忙養活您。」柳婆婆聽了,微笑著說:「每天的辛勞,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也讓我記得要感恩。當我的手埋入泥土,心也隨之沉靜,這種平靜,便是我的修行。」說著,她摘下幾根新鮮的胡蘿蔔遞給小遠。「你現在或許正需要這些,拿去吧。」小遠接過胡蘿蔔,有些不好意思。這只是幾根簡單的蔬菜,卻讓他心裡一陣暖意,彷彿柳婆婆的善意不僅溫暖了他的胃,也撫平了他心中的焦躁。幾天後,小遠想著如何報答柳婆婆的幫助,便主動到她的菜園裡幫忙。日子一天天過去,他和柳婆婆一起耕種,學會了種菜、修枝和澆水,也從她身上學會了謙遜和感恩。柳婆婆不僅教他耕作,更以微小的善行啟發他。她告訴小遠:「行善和佈施,不僅僅是給予物品,更是給予一顆善意的心。」一天,小遠在市場碰到一位愁眉不展的婦人。那婦人正為籌不夠孩子的學費而焦急萬分,手裡只有些許水果。小遠靜靜地把自己賣菜的錢塞給她,並說:「用這些幫助您的孩子吧。」婦人感激不已,眼中閃著淚光。小遠回家後,心裡感到前所未有的快樂和滿足,彷
白敬榮的因果報應:背棄醫德的下場

 2024-11-14

白敬榮的因果報應:背棄醫德的下場

白敬榮的因果報應:背棄醫德的下場白敬榮,明朝中葉山東人,出身於醫藥世家,家族代代行醫濟世、名聲顯赫。祖父白長林以精湛的醫術和仁厚的醫德,成為鄉里百姓的救星。白家開設的藥鋪惠及貧苦人家,備受尊敬。然而,白敬榮接掌家業後,逐漸偏離了祖傳的仁醫之道,開始沉迷於金錢和權勢,背棄了家族的醫德與善行。最初,白敬榮曾像祖父一樣用心治病,積累了些許聲譽。然而,隨著他壟斷了當地藥材供應,他逐漸失去了醫者仁心。藉著壟斷優勢,他抬高藥價,使窮苦人家無力負擔,無數病患因此無藥可醫,痛苦離世。雖然鄉民們私下議論,但無人敢聲張,因為白敬榮結交官府權貴,無情地壓制異己,坐擁當地藥材市場。在個人生活上,白敬榮不僅沉溺於財色,更騙取貧家女子為妾,事後遺棄不顧。許多女子因羞辱而自盡,死後怨氣漂流,致使白家的運勢逐漸下滑。然而,白敬榮依舊不以為意,沉迷在名利與享樂之中。此外,白敬榮在行醫方面也徹底失去醫德,使用劣質藥材冒充名貴藥材,草率診治,導致無數病患病情加重、甚至失去生命。他對他人痛苦無動於衷,心已完全被金錢與權勢蒙蔽。最終,白敬榮在四十歲時罹患重病,久治不愈,求醫問藥無效,終日在病痛中煎熬,最終悽然離世。死後,他的靈魂被帶至陰間。閻王審視其生前所為,指出他罔顧家訓,貪戀錢財與女色、犯下累累惡行,最終判他墮入畜生道,輪迴數世,以償還生前罪孽。總結:白敬榮因貪婪與不義,背棄醫德,害人害己,死後墮入畜生道受報應。本故事
善行消業結良緣:一位信士的感人姻緣故事

 2024-11-14

善行消業結良緣:一位信士的感人姻緣故事

善行消業結良緣:一位信士的感人姻緣故事陳信士是一位虔誠的善行者,今生為了尋得美滿姻緣,不僅進行放生、助印善書、財施愛心廚房,甚至參與煙供超渡法會,幫助幽冥眾生安息,累積了大量功德。然而,他心裡始終感到無法突破的障礙,使姻緣之路遲遲未見明朗。某天,陳信士前往山中寺廟進香,祈求佛菩薩保佑尋得知心伴侶。禱告完畢,他忽然遇見一位慈祥的高僧,深邃的眼神似乎看穿了他的煩惱,微微一笑,示意他隨行。高僧帶他至靜謐的院落,揭開一段關於姻緣受阻的前世因果。原來,前世的陳信士為道士,專修符術和祈水之法,救助眾生,並因此在今生修習經咒時格外得心應手。然而,前世中的傲慢與執念積累了業障,使今生姻緣受阻。高僧語重心長地說:「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前世行善無數,但未解的業力仍在阻礙姻緣。即便諸佛仙佛欲助你,卻因業障而難施援手。」聽完高僧的話,陳信士深感悔意,決心消除業障。高僧開示,若誠心懺悔,持續行善,便能以德行消融過往的業障,待業障消除後,自會有緣人出現。之後的日子裡,陳信士遵循高僧的指點,持續懺悔與行善。他煙供幽冥、助印善書,以清淨之心幫助他人。隨著修行日益深入,他的心念漸漸純淨,業障也逐漸減輕。最終,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後,陳信士於寺中遇見了一位溫柔端莊的女子。她如朝露般純淨,讓他感到一種難以言喻的熟悉。兩人從相識到相知,漸漸展開了一段美好的情緣。歲月的洗禮讓陳信士更加懂得珍惜,深知這段姻緣是透過無數善行
心靈的懺悔:解開愛情的因果網

 2024-11-13

心靈的懺悔:解開愛情的因果網

心靈的懺悔:解開愛情的因果網​在古老的山中,有一位名叫湯青的男子,他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卻天生聰慧。他早年無心向學,迷戀於享樂與權勢。湯青年少時便沉迷於欲望,遊走於繁華的城市之中,與各色女子有過數不清的緋聞。他的心中,只有一個念頭:追求那片刻的歡愉,滿足內心的空虛,卻從未考慮過後果。他的這份放縱,無意間招致了因果的報應。一天,他在一次宴會中遇見了一位名叫玲蘭的女子。她是從遠方而來,容貌俊麗,氣質非凡。湯青對她一見鍾情,並誓言要得到她。玲蘭原本對湯青印象良好,但很快,她便發現湯青的愛情並非真誠,而是建基於她的美貌和身世。湯青對她的追求,既是欲望的表現,也是一場無情的遊戲。湯青的無情逐漸讓玲蘭心灰意冷,她選擇離開了他,回到了故鄉。湯青無法忍受這樣的打擊,並決心要不惜一切代價再次贏回玲蘭。然而,他卻不知,這份愛情的真諦並非他所能掌控。就在他對玲蘭一再追求的時候,湯青遭遇了一個重大轉折。他聽聞有一位智者正在附近的寺廟中修行,這位智者以能洞察前世今生而著名。湯青決定前去求見,希望藉此改變自己命運中的愛情與未來。智者聽完湯青的故事後,沉默片刻,告訴他:“你的行為源於前世的因,今日的痛苦是你過去淫業所種下的果報。愛情的背後,並非單純的欲望,而是心靈的聯繫與修行。你所追求的,將永遠難以得到,因為這一切,都是空。”湯青被這番話震驚,回想起自己的過去,他忽然明白自己的一切錯誤。智者告訴他,要解開這個
老井的秘密

 2024-11-12

老井的秘密

老井的秘密在一個依山傍水的小鎮上,有口古老的井,人們稱之為「幸運井」。據說,喝了井水的人會在不久後遇上好運,因此,每天都有許多人前來取水,祈求好運降臨。井邊住著一個年輕人,叫阿昌。他樂觀開朗,無論遇到什麼情況,總是一副開心的模樣。阿昌不富裕,甚至生活艱辛,但他從不抱怨,反而常常幫助需要的人。遇見水桶提不上來的大娘,他就跑去幫忙;碰上小孩迷路,他會帶他們回家;看到地上有小垃圾,也隨手撿起來丟進垃圾桶。他的好心並不圖報答,只是純粹覺得,做點好事,讓大家快樂,自己也會快樂。有一天,一位來自遠方的商人經過小鎮,聽說了幸運井的傳說,便打算一探究竟。當他到井邊時,遇見了阿昌,便向他打聽幸運井的來歷。阿昌笑著說:「這井水確實特別,喝過的人常常會遇到好事。」商人半信半疑,索性打了一桶水喝了下去,並留在小鎮觀察情況。幾天後,他發現阿昌的生活並沒有發生什麼特別的變化。於是他忍不住問:「你不是說這井水帶來好運嗎?怎麼看你每天還是過著一樣的生活?」阿昌聽了,笑得更燦爛:「是啊,但你看,我每天都很快樂,不是嗎?」商人愣住了。這時候,一位小女孩跑過來,興奮地拉著阿昌的手說:「哥哥,謝謝你前幾天幫我找到小貓咪!」商人看見阿昌滿臉笑容地摸著小女孩的頭,彷彿從這簡單的感謝中得到了莫大的滿足。漸漸地,商人開始注意到,阿昌無論走到哪裡,周圍的人都對他露出友善的微笑,許多孩子見到他都跑來圍著他轉。他的生活雖然簡單,卻充滿
回選單